欢迎来到CSNpharm!产品仅用于科研!

400-920-2911 sales@csnpharm.cn

0

您的位置 : 首页 / 新闻详情

“千面”靶点:PPAR

类型:技术文章 时间:2021-11-18

PPAR是调节目标基因表达的核内受体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。PPAR的激活对细胞的生长、分化甚至凋亡有重要影响 ,与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肥胖和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有密切关系。PPAR是重要的药物研发靶点。


202110月,国家1类新药-西格列他钠(治疗2型糖尿病),上市申请获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。西格列他钠是全球首个过氧化物酶体激活受体(peroxisome proliferator—activated receptorPPARs)全激动剂。PPARs是一种核受体,影响着能量代谢、细胞发育和分化等相关基因的表达。PPARs激动剂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,包括代谢性疾病、慢性炎症性疾病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神经和精神疾病、感染以及恶性肿瘤。


图1:PPAR的作用[1]

PPARs结构

PPARs作为核激素受体家族,是受配体激活的核内转录因子,由三个同源成员PPARαPPARβ/δPPARγ组成。其中,PPARα主要调节脂肪酸的运输、酯化和氧化。PPARβ/δ主要与脂肪酸的氧化和葡萄糖摄取有关。PPARγ主要调节脂肪细胞的分化、脂质储存和胰岛素敏感性。PPAR 4个主要的功能域:① N端非配体依赖的转录活化域(A/B区),亦称为激活功能-1activation function-1AF-1,对该区域的磷酸化可导致PPARs转录激活功能的抑制。② C区,是与目标基因启动子结合的区域。③ D区是连接C区和E/F区的铰链区。④ C端的E/F区是配体结合域,与配体形成二聚体[2,3]



2PPAR结构[2]


PPAR信号通路

PPARs可以被许多天然或合成的PPAR配体激活,配体结合的PPARs与维甲酸类X受体(RXR)结合形成异二聚体,进而促进协同因子的招募和抑制因子的释放。协同因子与PPAR/RXR二聚体在下游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结合,对下游的基因起到调节转导的作用,这些基因主要涉及脂质和葡萄糖代谢、炎症和癌症等(见图3左侧)。此外,PPARs可以在不与DNA结合的情况下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负向调节,比如直接抑制其他转录因子的活性,如在炎症反应中竞争抑制NF-ΚB、激活蛋白-1(activator protein-1AP-1)JAK-STAT等途径,起到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。(见图3右侧)[2,3]



3PPAR信号通路[2]


PPARs激动剂

目前, PPAR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药物筛选靶标用于治疗肥胖症,糖尿病和癌症等。由于PPAR对代谢调节的关键作用和良好的成药性,许多PPAR激动剂已被开发用于治疗代谢性疾病,特别是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。

临床上批准用于治疗血脂异常的PPAR激动剂主要包括:Fenofibrate(PPARα激动剂), Bezafibrate(PPARγ激动剂), Gemfibrozil(PPARα激动剂)。临床上批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PPAR激动剂主要包括:Balaglitazone(PPARγ激动剂);Pioglitazone HCl(PPARγ激动剂);Rosiglitazone(PPARγ激动剂)[2]

此外,虽然PPAR激动剂被广泛研究,但PPAR拮抗剂缺乏临床数据。临床前研究表明,PPARγPPARβ/δ拮抗剂分别具有治疗肥胖和癌症的作用。有研究人员推测,由于PPARβ/δ广泛参与肿瘤发生过程,比如氧化应激平衡、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化、血管生成和上皮-间质转化等,探索PPARβ/δ拮抗剂在癌症治疗中的临床可行性可能会产生丰硕的成果。所以,筛选靶向PPARs的小分子化合物仍有巨大的价值[2]

表1:临床研究中的PPAR激动剂[4,5]



PPAR激动剂在临床多种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成功。贝特类药物(PPARα激动剂)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(PPARγ激动剂)仍然是治疗血脂异常,二型糖尿病和预防脑血管疾病的两大主流药物。开发新型PPAR激动剂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药物带来的副作用。在未来,PPAR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两方面,一方面应该努力减少PPAR激动剂脱靶的问题,另一方面寻找PPAR潜在的拮抗剂,为PPAR配体在医学上的应用开辟新领域[4]

CSNpharm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小分子化合物供应商,拥有多种PPAR小分子激动剂,可用于PPAR相关疾病及PPAR信号通路的研究。此外,还有Bioactive Compound Library (CSN-L1001A),包含5888个活性化合物,包括抑制剂,激动剂和天然产物,可用于高通量以及高内涵筛选,是发现新药物靶标的有利工具!


友情提示:CSNpharm产品仅用于科学研究!


参考文献:

1. https://pannash.org/science/

2.Lazou A , Barlaka E . Peroxisome Proliferator-Activated Receptor (PPAR)[J]. FebsLetters, 1998, 434(3):394-400.

3.陈永熙王伟铭周同,. PPAR-γ作用及其相关信号转导途径[J]. 细胞生物学杂志, 2006(03):26-30.

4. Cheng H S ,  Tan W R , Low Z S , et al.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PAR Modulators inHealth and Disease: An Update of Clinical Evidence[J]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Molecular Sciences, 2019, in press(20):5055.

5. https://www.clinicaltrials.gov/

联系
我们